還記得從東京新橋站烏森口走出來,

映入眼簾就是剛下班的白領男女穿梭在巷弄交織的爐端燒、海鮮居酒屋、燒肉、時髦的洋食小酒館等,令我嚮往又興奮的off-work小酌氛圍,

這樣的weekday喝一杯文化活在日本人的日常裡,不分都市鄉野;

對於喜歡去日本滑雪的我,其中一項舒心行程便是在滑完雪踩著雪地到附近喝杯啤酒,

對能輕易徒步走到居酒屋點盤淺漬小缽配啤酒感到欣慰。

 

位於台北林森北路巷弄的『蕎菜』,

算一算我已經在這裡度過數十個下工後的夜晚,

第一次走進去時,有一種跟曾經在日本白馬村某一晚走進的小居酒屋dejavu的感覺,

日籍老闆一人掌廚兼控場、感覺多為熟客(七八成都是日本客人)身穿浴衣的外場服務人員也幾乎都為日本人,

我在吧台一坐下來看了看菜單,瞅了瞅老闆遞給旁邊客人的菜,

我就知道我挖到寶了。

 

店頭外是老闆下午時製作蕎麥麵的小窗口

但這家店其實晚上六點才營業, 下午如果經過就純觀賞老闆技藝吧。

長窄型的店內以長型吧檯做主軸,畢竟來的客人常常是一人獨酌或是三兩朋友小聚,在吧台後的老闆喬治桑能隨時察覺客人需求;

 

另外還有三四桌四人座,偶爾跟朋友約太大攤,喬治桑會幫我們併桌。

 

 簡單清爽而調味準確的涼拌小缽

生干貝拌梅子,我每去必點,老闆每次都可能會拌入不同蔬菜如韭黃、秋葵、小白菜、菠菜等,

夾一口配清酒,舒爽。

生透抽拌鮭魚卵、淺漬蔬菜、鮪魚拌生蛋黃、山藥生透抽海苔、水章魚刺身拌茗荷跟章魚生透抽納豆。

基本上每次去不一定都會吃到跟上次一模一樣的食材組合,

因此菜單分兩張,一張是固定菜色,一張是隨時在變動的品項。

之前吃到一個也很驚豔的忘了拍,老闆請吃沒在菜單上的煙燻干貝及蛤蜊,

同樣是涼菜做法,稍微脫水後讓鮮度更加濃縮,微微帶點煙燻香氣,下酒了不得了,

下個星期去要點已經沒了,至今也沒再出現,殘念,

但這不就是我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而不膩的原因之一嗎?

 新鮮不虛華.嗜生食者的小天地

必須先聲明,喜歡標準化餐點的人勿近,

喬治桑天天一打數十人,每一道料理都是他自己處理,沒有所謂制式化,

有時候興之所至鰤魚刺身會給你多切好幾片,有時你點三樣生魚片,他多給你另外兩樣,

而且不用你跟他道謝囉唆,因為他真的很忙。

  

       

不管是鮪魚中腹、鰹魚還是海膽,在這裡每樣食材絕對新鮮,因為他生意永遠很好,

座位數不多,沒有用餐限制時間,你要自己獨酌一晚也能夠怡然自得活在自己的小世界,

也因此如果臨時打去預約老闆可能會告訴你今天整個晚上都客滿了,

那是他不想趕客人不在意翻桌率,對既有客人的體貼。 

隨興不隨便.老闆低調請吃毛蟹

猶記第一次上門,怯生生的我只敢先點瓶啤酒跟一兩道菜,

吃喝到一半老闆冷不防問:「喝清酒嗎?」「會喝」

接著默默拿了瓶清酒跟空杯,倒了一杯在我面前,轉身繼續做菜。

大概是多次觀察發現我們愛喝,除了三不五時會請外場直接倒一合清酒(因此得以嚐到多款清酒)上桌,有時還會忽然遞上厲害的料理請客,

從半隻毛蟹到整隻鮑魚、烤大蝦、橙醋牛肉、關東煮、牛肉燉豆腐都被請過,

比電視上的深夜食堂還厲害,還更感人。

  

  

硬底子熟食料理.煎煮炒炸全到位

一面煎魚板、鴨肉、煎鱈寶,一面還能調味涼拌菜,

喬治桑是我見過operation極強的人,客人從來沒有被怠慢的感覺,

不論柔嫩多汁的高湯玉子燒或是鹹香韌勁的烤魷魚,樣樣到位。

  

   

 

全店數一數二貴的品項:蕎麥麵  吃過就不想吃台灣其他家

一份蕎麥冷麵要500多元,聽起來很嚇人,

事實上它甚至比上述大部份餐點貴(大概除了毛蟹以外)

但是你可以嚼出蕎麥麵香以及筋道有感的嚼勁,

沾醬吃或是裹上日本山藥泥,各有其趣。

麵吃完會端上剛剛的煮麵水,倒入醬料杯中,

原湯化原食,喝上兩杯真舒坦。  

    

主客默契.非誠勿擾

還有好多實在介紹不完不想落落長,
 
誠如上述老闆很重視既有客人,如果變成踩點或打卡點他一定會受不了,
 
如果你真心喜愛而能欣賞這樣的地方,再去吧。
 
不少日籍餐廳老闆店休時也會到蕎菜放鬆喝一杯,
 
喬治桑天天開店沒看過職業倦怠,這就是他的生命熱情吧。
文章標籤

奇亞子的異言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Feb 17 Thu 2022 04:04
  • 按鍵

手機語音備忘錄裡,猝不及防,顯示數則大剌剌躺在列表的錄音檔。

沒有標題,只有曾經的住處地址。

點開第一則,是進食咀嚼的聲音,曾經美妙,依舊好聽,湧上腦海,那是手機抵上腮幫子,擷取這份可愛的時刻。

好奇怪,為什麼要錄下來,如果會一直在一起,聽得到真人實境,何必?如果之後不在一起,是要放出來回味嗎?

當初無來由的錄音,得到解答。

笑著聽完,輕撫這段回憶,按下按鍵。原來是為了讓我能這麼做。


再聽一則吧,是口述食記,一場我沒有參與的美食,想聽描述,腦補味覺。熟悉聲線,發音好聽,一樣值得欣賞。聽著,如同節目中的人在講故事,再怎麼熟悉,那只是節目中的人。

畫面回放,糊糊皺皺,按下按鍵。

按下按鍵,按,按。

釋出記憶體了。

奇亞子的異言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記得幾年前到佛羅倫斯旅遊,在將近快150年歷史的中央市場裡,理所當然要排隊買經典的牛肚包,當時其實對牛肚的口感或入味與否並未留下深刻印象,倒是馨香的綠醬(salsa verde,不同於青醬pesto)與新鮮番茄辣醬讓人驚艷,且醬汁融合燉牛肚的湯汁一起潤濕原本較乾硬的麵包,更好入口。

當時排隊人潮眾多的中央市場牛肚包攤Da Nerbone

  • 亞子小百科 - 一般中文常聽到的青醬(pesto) 主要以蒜泥、羅勒和松子,拌入橄欖油跟硬質起司做成的,口感濃厚具堅果香氣。     
  • 綠醬(salsa verde)最大的不同就是完全不加堅果類,著重鹹酸清香,因此加入鯷魚、酸豆、酸黃瓜等,主要也使用歐芹或加其他綠色香草而非以羅勒為主角。      

在羅馬地區,燉牛肚事實上是古老的傳統菜之一,如今各地義大利餐館也不乏出現這道美味料理。有意思的是,古早以前這道菜可不會出現在有錢有閒的羅馬貴族或資產階級的餐桌上!

因為以前屠夫會把整頭牛分成四大部份,最高檔的部位(primo quarto)交給貴族,第二好的部位給教士,第三則是資產階級,第四是軍隊。到最後剩下的那些在當時被認為沒價值的邊角料像是牛尾、牛雜內臟等,就成為低下階層的人民的蛋白質攝取來源,甚至屠宰房的工人有時也領取這些牛雜當作薪資之一,這些部位被稱為「the fifth quarter」意即第四分之五部分。 

直到現在,燉牛肚除了成為不分階層的國民料理外,在羅馬的Trastevere區和Testaccio區的餐館還有著供應週六午餐燉牛肚的傳統。

義大利人有個老諺語說:「週四要吃gnocchi(馬鈴薯小糰子)、週五要吃魚(通常是鱈魚佐鷹嘴豆)、週六就是吃牛肚。」原文是:“Giovedì gnocchi, venerdì pesce, sabato trippa”.

如同大多傳統食物一樣,這道菜在義大利各地區因應當地風土以及口味喜好而變化出各自獨特的風味。 

    義大利人燉牛肚,前置作業其實簡單,牛肚清洗後,以洋蔥、西洋芹、紅蘿蔔作為基礎蔬菜湯底,下牛肚先煮個15-20分鐘去腥。或是更簡易的,直接焯水五分鐘,中間加點醋進去。

接著起一新鍋,橄欖油炒洋蔥丁、紅蘿蔔丁及西洋芹丁、蒜頭一瓣,加入牛肚、白酒,黑胡椒跟鹽調味,倒入番茄糊或去皮番茄,至此做法幾乎大同小異。

但羅馬人在闔蓋燜燉之前一定會加入一把薄荷葉提香。

佛羅倫斯人則是依喜好加入月桂葉或鼠尾草、平葉歐芹等。

米蘭人最特別是加了白腰豆進去增添口感,很多時候還會多加馬鈴薯(米蘭人果然比較富裕,加料不手軟?) 

燉牛肚在盛盤前的最後動作,更體現了南北義不同的物產風貌。

包含羅馬在內以南的南義地區,燉牛肚上桌前會豪爽地撒上大量的佩科里諾·羅馬諾起司(Pecorino Romano)這是發源於拉齊奧(Lazio)大區的綿羊奶硬質起司,奶香味濃,鹹中甚至略帶點刺激的辛辣感。

Pecorino Romano是古羅馬軍團的主食之一,也是義大利最古老的起司之一。受到DOP原產地保護認證,只有義大利的拉齊奧大區、托斯卡納大區裡的格羅塞托省(Provincia di Grosseto)大區及薩丁尼亞島(Sardegna)這三個地區可以生產。


拉齊奧大區(Lazio)  

托斯卡納的格羅塞托省 (Provincia si Frosseto)

Pecorino Romano最大產區薩丁尼亞島(Sardegna)  

 

  • 奇亞子小百科 - 現在的羅馬即是拉齊奧大區的首府

而位在義大利中北部的佛羅倫斯,燉牛肚的final touch則會刨上跟Pecorino Romano齊名的帕瑪森起司(Parmigiano-Reggiano) 自鄰近的著名美食發源地艾米利亞·羅馬涅(Emilia Romagna)大區,同樣受DOP保護,其他地區即便用相同方法製作起司甚至產地只是隔一條河,也無法稱作帕瑪森起司。


獲許生產Parmigiano-Reggiano的地區 

Pecorino Romano用綿羊奶,帕瑪森則是用生牛乳,而製作過程中額外剩餘的乳清還會拿去餵豬隻,這些吃了高級乳清的豬隻之後就會被製作成有名的帕瑪火腿(Prosciutto di Parma) 

 

  •   奇亞子小百科 - 艾米利亞·羅馬涅(Emilia Romagna)區域內聞名世界的特產包含Parma產的帕瑪火腿及Modena產的巴薩米可醋等多項遵循傳統技藝的獨特產品。    

在台北要吃到牛肚包,除了多年前打先鋒的3 Cows能沿襲義大利牛肚包小攤的簡單不招展,最近在赤峰街新開的Parko Parco更多了一些選項包括燉牛肚、燉牛頰及炸海鮮等,小酒館風情讓人感受義鄉情懷。

【同場加映】佛羅倫斯式牛肚包 赤峰街【Parko Parco】重現義大利小酒館風貌

(部分圖片擷取自維基及網路) 

 

文章標籤

奇亞子的異言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台北的赤峰街,近年滿火的街區,不少質感小店進駐,門面弄的或文青或時髦,其中最近剛開的Parko Parco主打牛肚包挺吸引我的。

自從多年前打先鋒的牛肚包小店3 Cows有沿襲佛羅倫斯牛肚包小攤那種平易近人的隨手包風格,似乎沒有再萌發其他賣牛肚包的店,也許是單賣牛肚包一個品項,在台灣也沒有把它當潛艇堡或三明治一樣普及,客人確實難以常態性光顧。

  喜歡這種窄窄的小酒館,吧台座位少少,窗邊也只有兩個位子,倒是戶外露天座好幾個,面對公園坐在戶外別有情調,即使台北氣候四季有雨,仍然篤定設置歐洲生活感的露天座,滿有意義。

  

 菜單選項只有簡單明瞭幾樣,還有黑板上的daily special 會不定時更新,海鮮類則端看每個禮拜從大溪漁港進貨的種類變化菜色。

    炸櫛瓜,表面拍上薄如蟬翼的杜蘭小麥乾粉,在幾乎沒有一般麵衣的負擔存在感底下鎖住櫛瓜水分,多汁簡潔。

     炸章魚,海味鮮,原味就是最好的料理方式,很像在西班牙市場吃到的,沒有廢話。 

牛肚包,綠醬做法純正,大量橄欖油裡以平葉歐芹為主角讓醬汁清香輕盈,酸豆、酸黃瓜與鯷魚提升整體鹹酸,刺激食慾跟唾腺分泌。紅醬熬煮後的番茄甜得鮮明,帶微微辣度,與牛肚湯汁融合浸潤酥脆麵包孔洞,牛肚燉的軟嫩入味而不糜爛。 

    外場小哥推薦的燉牛頰2.0版本,沒有原本燉牛頰會附上的紅綠醬,改由在燉醬中加義大利奶油,口感更濃醇深邃。上面刨了熟成24月的帕瑪森起司。

牛頰燉得軟爛,叉子輕輕一撥就化。加點一份麵包沾著醬汁吃,很必要。 

Parko Parco的燉牛肚醬汁跟義大利做法一樣有紅蘿蔔、洋蔥、西洋芹、番茄為基底,差別是沒有加白酒。小哥說他們一大鍋洋蔥要先慢火翻炒個2小時,待完全焦糖化後,再加入其他材料跟牛肚,繼續燉煮四小時。     受限於無法省略的前置作業時間,他們目前也無法全天侯供應牛肚包,因為開店初期午餐時段就已用完牛肚,導致即使下午趕工燉牛肚也趕不上晚餐供應,因此目前僅營業晚上。 

     

12月限定的熔岩巧克力與充滿肉桂、丁香等溫暖香料氣息的熱紅酒。

跟小哥聊了意外發現主廚其實從未去過義大利,憑著自己的餐廚經驗以及有去佛羅倫斯吃過牛肚包的朋友分享體驗,琢磨每道料理的味道,追求貼近義大利當地的味道。

去過義大利三次的我,被他的料理說服了,不論料理的樸實、簡單不贅飾的盛盤風格、店內氛圍都能讓我感受身處義大利小餐館。 

另外值得讚揚的是,Parko Parco不提供預約,也不限制用餐時間,這才是小酒館的精神嘛!

【同場加映】【義大利燉牛肚】如此美味卻曾是窮人料理? 老饕國度地域風土決定風味差異 羅馬版與佛羅倫斯版的不同

 

 

文章標籤

奇亞子的異言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燉露」,十個台北人大概十個都沒聽過,彰化出生長大的我從小常常跟著父母大宴小吃,比起遠近馳名的爌肉飯跟肉圓,燉露反而是小吃攤中我最喜歡的品項之一。

不同於大鍋煮湯,燉露是將數種食材或益補中藥材放入小甕盅,盅內再放入主角如雞肉、排骨、鴨肉、干貝、鮑魚或是田雞等各式肉類或海鮮,進蒸箱燉熬,熱能封閉在小小的盅裡讓所有食材徹底釋出精華,成就了一盅盅滋味豐厚的湯品。 

燉露隱身在彰化各家小吃攤裡面作為不可或缺的重要配角,在縣府旁的阿章爌肉飯裡母親喜歡點一盅酸菜鴨,長年菜醃製得鹹酸、鴨油香氣獷放覆在湯表面讓喝湯過程保持燙口,也讓酸菜更滑口;在孔廟附近的黑肉麵吃排骨飯時父親習慣點一碗扁魚白菜,扁魚乾熬煮後湯頭清甜,夾一口白菜吃清爽解排骨的油膩。

  ▪️層疊蒸箱櫃底下的爐火讓蒸騰熱氣往上奔走 

至於為什麼叫燉露,長輩們眾說紛紜,有人說以前在講一些料理種類時,台語會用像是「粿路」、「鹹路」、「糖路」等分類稱呼,燉露似乎可想見也是同一個脈絡,台語的「路」跟「露」發音幾乎一樣,燉露也許是後來文字書寫才演變出來的。

也有想過台語的「手路菜」指的是手法技藝獨特的菜色,那麼燉露(露如果=路)也可能同時是指使用燉蒸技法的料理。不管怎樣小時候看到這兩個字,再喝上一口醇厚回甘的湯頭時,都會想像那珍貴的精華一滴一露化成湯,每一口都好珍惜直到見碗底。

晚上九點開賣的老担燉露車 八點半最好先卡位 ▪️20:32車子剛抵達不到兩分鐘,已是這副情景

 ▪️這是再過約五分鐘的人潮,滿溢到路上

說也奇怪,父親十幾年前就知道這家燉露車,因營業時間晚上九點才開始一直沒有找機會去吃,這次我們特別七點半就先在附近嗑了魚市場爌肉飯,悠哉走過去到對面的牛乳大王坐著守株待兔,眼看都過20:25了還不見車影,轉眼間一個不察車子竟已就定位,我們急忙過街預想自己一定是第一批客人,豈料不知原本躲在哪的熟門路客人早已排成人龍,內用桌子也早坐滿,對自己的天真無奈到想笑。

  ▪️從抽屜般的蒸箱抽出一碗碗燉露  

 ▪️上桌前簡單加鹽巴跟米酒調味

最妙的是,其實需要客人乖乖排隊等的是這鍋煎得「恰恰」外皮酥脆的煎粿,每天現磨的在來米漿,口感厚實,每一鍋要煎八到九分鐘才會有焦脆的表面。

▪️上桌前老闆會淋上特製辣椒醬油,辣度帶勁鹹甜,是煎粿的靈魂

 麻油雞  事先煸炒過雞肉麻油與薑再裝入甕盅內蒸燉,麻油與酒香充足自然讓湯頭醇香,雞肉更出乎意料軟嫩多汁,比起坊間雞湯要不煮得乾柴、要不湯肉分開煮兩者皆無味來得更難得。

特別秀200元的特別秀承載了雞腿、排骨、干貝、蓮子、雞爪、豬肚、人參等集結各路好漢,果然入口甘冽溫潤。

四物雞表現一樣不俗,藥材量下的恰當既有濃厚香氣也不會讓質地過度沈重;人參豬心參鬚下得紮實豪爽,連連回甘,可惜燉露唯一小小壞處就是沒有浸潤到湯的部分豬心會在持續蒸燉下變得較乾硬。    

即使等到21:10才入座的我們仍然期待下次更眼明手快一點再來試試其他湯品,畢竟美味值得等待。

想起小時候體虛又挑食,母親總是勤奮地想辦法為我補身開胃,人參豬心她是把整顆豬心放入一起燉,等到要盛碗前才切片,豬心柔嫩有湯汁;又或是當歸泥鰍,她在廚房用米酒跟活跳跳的泥鰍搏鬥,端出有黏糯口感的燉泥鰍給我強身。也許我媽媽才是最厲害的燉露高手吧!

文章標籤

奇亞子的異言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來蘭很久了,尤其外界對去年底起接掌廚房的Nobu Lee讚譽更加,終於是在九月底前來探味了。 

 我們選擇雙人才能點的威靈頓牛排派當主菜,wine pairing分別是4杯及5杯。

台日混血的行政主廚Nobu李信男,從17歲起在紐西蘭踏進廚房,一路曾在東京、巴黎、台北、墨爾本、雪梨等知名頂尖餐廳當過副主廚及主廚。其中在墨爾本Vue de Monde擔任主廚這段期間他持有澳洲《The Age Good Food Guide》評鑑三頂高帽最高榮耀。2018年,Nobu在奧克蘭Clooney餐廳接管廚房,也讓Clooney順利地摘下紐西蘭「Cuisine Good Food Awards」三頂高帽的最高榮耀(該年全紐西蘭僅有4間餐廳獲此殊榮)。

如此歷經淬鍊的資歷,自然更讓人好奇Nobu在蘭會選擇呈現什麼樣的調性。 

Fine dining餐廳愛用的加水膨脹紙巾

 首先上桌的是招待的山間純米大吟釀,剛好可以搭配三樣開胃小點,讓我可以放心的後續以每杯酒配一至二道菜的步調享用。

 手工酸種麵包、自製奶油

麵包柔軟帶有韌性,稍自帶酸度;奶油使用四方牧場的牛奶製作發酵36小時,入口感覺十分新鮮而淡雅,吃來特別舒服無負擔,佐點鹽之花更提味。

開胃小點   冬瓜用日式高湯煨煮,奇異果與小黃瓜冷湯賦予清新怡人與清爽酸韻,既有京料理的雅緻風骨又獨具風格,上面綴以甜羅勒葉。

蝦多士, 布里歐麵包浸過澄清奶油將兩面煎酥脆,夾入蝦奶油慕斯與胭脂蝦肉,上面是手指檸檬。

  • 奇亞子小百科:手指檸檬原產於澳洲,外型像矮短的黃瓜也像肥腫的手指,切開外皮便是滿滿一顆顆如魚子醬大小的果肉,口中咬下果肉細薄外層,果汁迸放不像一般檸檬酸,較像是柚子加柑橘的清新感。台灣目前在台南新化有種植生產。

馬祖淡菜低溫蒸煮,覆以蒸煮後的淡菜湯汁及茴香汁與蛋液、奶油等調成的卡士達醬,底下的仿淡菜殼是墨魚汁跟裸麥製作的脆片(個人認為形有其趣、口感略顯多餘),最上頭香草綴以跟海鮮非常搭的蒔蘿與山蘿蔔。淡菜嫩度很棒差點誤以為是半生熟度,卡士達醬由於淡菜湯汁自身鮮味帶領,並沒有印象中的奶香濃厚,反而融入得很隱形做到提味跟滑順口感。

我一直很喜歡蒔蘿的馨香與海味交疊,在瑞典旅遊時吃到的經典魚湯都有它的身影,就像鼠尾草跟豬肉是好朋友、羅勒跟番茄是絕配那樣。

第一道前菜之前先上的Riesling  干貝 鮭魚卵  高湯

好喜歡這道,口感柔滑細緻吃不到一絲干貝纖維卻有滿滿鮮甜,原來是干貝與蛋白接近零度溫度下打發成慕斯再低溫蒸,避免高溫造成表面空洞,保留光滑無暇質地;高湯以瑤柱、乾香菇、昆布熬煮,把乾貨那種乾燥過的濃縮香、umami 呈現得簡單動人,搭上鮭魚卵鹹鮮,真是美味。

白鰻 番茄 綠竹筍

欣賞日料割烹對魚的細膩處理,我對西餐的魚料理通常沒有太多期待,不過這炸白鰻熟度兼具嫩與彈性,魚類搭配番茄澄清高湯的做法不是第一次吃到,但Nobu做的不搶戲帶剛剛好的果酸,適時刺激唾液分泌,脆嫩綠竹筍爽口平衡油炸麵衣,最上面淋的是花椒油,原本以為會很出戲,殊不知花椒獨特的渾厚香氣將白鰻跟番茄串連而起,麻香進而豐富了味覺

搭配下一道羊肉塔塔的酒

侍酒師幫兩人分別挑選不同酒款,讓我們能同時嘗試不同的酒搭配羊肉塔塔的變化樂趣。  

    羊肉塔塔 生蠔 黃瓜

使用有紐西蘭和羊之稱的Te Mana夢幻羊,肉質纖細風味細緻,這道菜用帶骨羊里肌尾端削下切丁,拌入切碎生蠔、醋漬紅蔥頭、醋漬昆布、黃瓜,上面白色醬汁是生蠔乳化,細細品嚐清瘦不失甜嫩的羊肉與生蠔鮮味,最上面綴以帶有天然鹹味的海馬齒,完整賦予海洋滋味。

海馬齒生長在濱海沙地,屬於抗鹽植物,原來就是小時候媽媽偶爾會炒一盤上桌的「豬母菜」或叫「豬母奶」,聽說親友種的有時候會分送給我們,可能是品種不一樣,記憶中沒有鹹味,炒完有滑溜感。 

為後續兩道菜準備的紅酒,一樣是一人一款      

 紅蘿蔔 夏威夷果仁 咖啡

擺盤被我弄花了。紅蘿蔔爐裹上咖啡油爐烤去除多餘水分將糖分濃縮,烘烤後的夏威夷果仁磨泥製成的奶醬濃郁香甜,外圈是略帶苦甜的咖啡康普茶醬,上面是冰鎮過清脆的紅蘿蔔薄片,撒上橙皮、八角、香草,不論在味道或口感都為紅蘿蔔演繹出不同層次。不過這道放在菜序這裡,我覺得有一點點不得其解,在前後菜色的接續性顯得偏突兀了點。 

此時威靈頓牛排派先亮相展示後送回廚房  

 牛舌 皮蛋 四季豆

厚切牛舌先蒸再烤,內部非常軟嫩,烤四季豆及菜豆切丁拌入皮蛋與參巴辣醬,滋味濃郁飽滿,頗有亞洲氣息。最上面是炸洋蔥片。 

搭配主菜威靈頓牛排派的紅酒

    威靈頓牛排派

雙人才能點的派一分為二,蘭將兩種經典傳統牛排料理「威靈頓牛排」與「羅西尼牛排」巧妙結合。派皮層次輕盈酥軟帶奶油香而毫不膩口,派皮內側包覆菠菜,內層由上到下依序是蕈菇泥醬、肥厚鴨肝、黑松露醬及完美熟度的菲力。

鴨肝豐腴、菲力柔嫩、蕈菇與松露香氣十足,蘸上盤中的清澈牛高湯,無論主配角皆辨識度極高,然而疊加在口中澎湃又和諧,真的讓人聯想到日劇中演的吃到滋味豐盈飽滿的美食時,會有交響曲演奏畫面一樣浮誇。

  • 奇亞子小百科:

威靈頓牛排(Beef Wellington)的名字來自於在1815年滑鐵盧戰役中獲勝的威靈頓公爵,據說立下大功的威靈頓在慶功宴席上非常喜歡廚子做的這道菜,為了頌揚公爵讓他垂名青史,大家便將此菜取名「威靈頓牛排」。傳統做法是將表面煎香的厚菲力裹上鴨肝蘑菇醬、捲上火腿片再以派皮裹覆後烘烤。這種用麵皮包覆肉類的料理技法據傳更早是希臘人發明的,利用麵皮讓其內的肉保有鮮嫩肉汁並使調料更入味。

羅西尼牛排(Tournedos Rossini)則是由義大利歌劇大師羅西尼本人發明的,羅西尼對研究美食的熱愛幾乎跟對歌劇一樣,他把整塊煎鵝肝疊在剛煎好的菲力上、再刨上幾片黑松露、最後用牛高湯及馬德拉酒(Madeira)等材料收汁成濃稠的demi-glace 醬汁盛盤。 

 葡萄 西洋梨 百里香

冰沙有清甜梨味及清新百里香香氣,與葡萄一起入口,舒服的清口甜品,讓味蕾翻新一下。

 正式甜點前上了wine pairing 最後一杯 甜點酒  

   桃子 桂花 杏仁

法式杏仁蛋糕上是水蜜桃與清酒做的冰沙,旁邊佐以桂花糖水漬的蜜桃球,最上是蜜桃芝麻脆片。吃來清爽芬芳,老實說在吃完濃厚主菜後我想要的就是收斂味覺的爽口怡人,這道甜點剛剛好做到。  

推車至桌邊有著薄荷及萬壽菊植栽,可單品可混搭,現摘後沖熱水,舒心馨香適合晚飲。

如果來慶祝生日,還能先預訂加購可愛的松果蛋糕,印象中$280    

最後用蘭經典的溫熱流沙瑪德蓮作結,台式雞蛋糕造型、法式瑪德蓮口感,內餡是萊姆香草風味流沙,搭配香草茶暖心愉悅地劃下句點。

也許很多人在乎餐廳有沒有摘星,甚至經營者或主廚自己都以追求星星為目標,但有深厚實力的料理其實有沒有被米其林認可或許不是那麼重要,不論未來蘭有沒有摘星,我相信Nobu 精湛的技藝都會被食客們讚許。


 

文章標籤

奇亞子的異言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籍主廚小野不僅擅長海鮮挑選與刺身處理,對於肉類、蔬菜的烹製調味也非常細心而別樹一格。

同場加映:【赤綠-刺身篇特輯】日法料理技法底蘊卻是居酒屋 小料理優雅細膩 刺身處理高級料亭等級

每去必點的炸春卷290元,蝦泥拌入毛豆提升口感,奶油乳酪的黏稠適得其所把兩者自然融合且帶出奶香,春卷皮不帶一絲油感,對於油溫掌控自信十足。咬下酥脆外皮,軟稠乳酪、蝦泥與鬆軟毛豆充斥其中,濃郁卻又清爽,巧妙平衡,不愛炸物的我竟為之傾心。   

蔬菜小料理調味展深厚功力 道道迷人

 晚香玉筍四季豆羽毛豆與烤綠竹筍泥柚子酢味噌290元,第一次嚐到的味道,三種蔬菜分別都吃過,拌在一起給予不同程度的爽脆感;烤綠竹筍泥的甜味與柚子酢味噌的柑橘清香結合成一味香氣獨特的固狀醬,輕易巴附上蔬菜,怎麼吃都不膩。 

 提到烤綠竹筍不得不正式介紹,用芥末、鹽、橄欖油混合成醬裹上烤綠竹筍290元,簡單至極也美味最高,這個在家也能做,重點是要使用好的橄欖油才能提香。

   這座神秘小草山藏著冰鎮過的烤水茄子330元,菜單上寫著醬汁是炸水茄子薑醬味醬,老實說不太明白但味道是酸甜中微微帶些薑味,鋪上紫高麗苗與蔥花,最後綴以紫蘇天婦羅麵衣,吃來十分舒爽無負擔。 

小小顆紫蘇葉天婦羅麵衣,讓綿軟的烤水茄子多了些酥脆層次的樂趣。 

 半乾燥高山高麗菜茗荷淺鹽漬260元,又是一道看起來平凡無奇的小菜,以食材來說價格也是有點驚人,吃起來不同於漬白菜的厚實脆度,輕脆爽口,茗荷香畫龍點睛。

講究味覺層次平衡 愛下廚者品料理也能學以致用  

兵庫真鯛綠竹筍皮昆布蒸690元,依據真鯛肉質清淡細緻的特性,主廚將竹筍殼內部鋪上昆布,筍殼的彎弧把魚肉自然包覆,蒸的過程昆布鮮味及筍香釋放滲入魚肉,上桌前疊上拌胡麻油的過貓綠竹筍絲。先嚐一口魚肉,細嫩肉質是新鮮真鯛本份外,出奇地多汁、香而帶點清甜,接著配上爽口蔬菜,胡麻油香氣讓剛剛口中的鮮甜轉為圓潤,沒有人搶戲,這道真好。

 炸雞,360元,沒錯很貴,採用知名屏東萬金畜牧場養的萬香雞的腿肉部分,肉質確實很好但比老實說沒有比蕎菜明顯厲害多少(蕎菜的炸雞真的很好吃阿還便宜很多),這裡強大的是炸雞的淋醬,加入了百香果汁的柚子昆布醬汁略酸微甜,搭配三星蔥絲,讓外酥內多汁的炸雞吃來毫不油膩,小野主廚真是解膩達人。  

在介紹文末重頭戲之前,一併把其他吃過餐點也帶過:高湯玉子燒、吃了一半的烤北海道秋刀魚、比目魚玉米油漬carpaccio,都很高水準,不過第一次去還是先吃前面那些獨到料理吧。    

經典鴨蔥鍋   在家也能自己煮

 採用花蓮櫻桃鴨,鴨皮先燻烤過,提高香味同時煸掉過多油脂,依照服務人員建議下鍋涮50秒,肉質軟嫩完全不柴,蔬菜是三星蔥跟莧菜,吃完後用剩下的鴨醬油高湯煮雜炊,完整了自己。

【奇亞子小廚房】

吃完赤綠鴨蔥鍋手癢心癢,於是自己在家開鍋。 

鴨肉挑選真的很重要,上引的櫻桃鴨胸品質滿好,台北也有幾間肉舖有賣櫻桃鴨或是網路食材商家也有,建議選鴨胸,形狀較平整,脂肪跟肉的分佈比例較一致,下刀片肉時會更好掌控。  

高湯部分沒有鴨架子熬湯,我們用冷水泡昆布,昆布醬油、味醂 、茅乃舍高湯包、大量清酒,第一次煮沸前把昆布撈出,簡易快速,沒有蔬菜或肉當基底,味道卻甘美。

加入豆腐燉煮入味,小松菜、柳松菇等隨意下鍋,最後丟入烏龍麵吸收有清澈鴨油香的高湯汁,怎一個滿足形容。 


文章標籤

奇亞子的異言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投入在尋找道地居酒屋的人多少都知道,在台北要吃正規日本人做的下酒菜,通常會往條通跑,畢竟那附近日本商務人士出入多,店家自然競爭,為了滿足駐台日人味蕾,理所當然講求味道正統性。

同場加映:三十歲以後你真正享受的小食小酌 台北條通私藏愛店【蕎菜】不只正宗日式手工蕎麥麵 吃出食材本味的道地日籍小料理

至於台北東區,比較以年輕族群約吃吃喝喝聚會為取向,常常是店內氛圍挺好但食物總是有些不到位 (並不是味道不好,指的是不夠道地) 。

無意間發現這家位在復興南路巷內的【赤綠】,初訪後心中甚是驚喜,由於某幾道菜讓人實在餘韻無窮意難忘,半個月內我去了三次,後來每次想善待自己舌頭又不想去壽司店吃整套餐噴三五千時就會情不自禁上門赤綠。

不顯眼招牌 店在B1   

位於地下室的店內有個約六人座的寬敞吧台,另外有五六桌2-4人座以及一桌供6-8人座。

每日手寫菜單 海鮮料理依進貨變化

第一頁天天更新 第二頁基本變化不大

2020.08.14菜單

  

  

2020.08.15菜單

  

2020.08.28菜單

  

日本進貨品質嚴選 刺身處理得當媲美高級日料

首先要說明,赤綠的生魚片真的是很不便宜,但好的魚生與刀法細緻就是要價不俗,加上主廚老闆小野絕大多漁獲是從日本進貨,呈現的肉質和味道跟一些台北高級壽司店水準相當,所以如果不想吃壽司店お任せ整套配好的,來這點個一兩項刺身也是很能滿足。   

竹莢魚刺身540元,味道非常好,肉質緊實滋味鮮明而毫無雜味,標準配備蔥薑芥末,拉出層次。

水章魚刺身330元,厚切塊後再薄切而不斷,整塊入口口感充盈,薄切使柔韌適中又無須過度咀嚼。吸盤部位應是湯霜,讓口感更俐落爽脆。   

活比目魚包肝560元,這道也是令人大賞,白身肉的比目魚刺身要吃出其纖細滋味又不用調味,應該就只有兩可能:新鮮活殺、殺魚方式講究。回頭看菜單上果然有註明是腦締,合理合理。

 

  • 奇亞子小百科- 活締(Ike Jime)是一套源自江戶時代宰魚技巧。做法是截斷其腦部及脊髓的訊息傳遞,降低壓力對肉質的影響,以保存魚肉的鮮味及質感讓味道最貼近原味。如果魚兒掙扎及面對壓力,就會釋出乳酸(Lactic Acid)及皮質醇(Cortisol),讓肉質變差。活締步驟:長釘刺穿魚腦、去除魚鰓、從魚尾切口穿透脊髓、放血。 以上小百科資料參考網路專業資訊

  

熟成黃雞魚590元,老實說台北很多壽司店都用台灣的黃雞魚,那味道真的是有明顯落差,台灣的常常索然無味,不過驚艷度比起其他魚我個人覺得不是必點,同行的朋友很喜歡,見仁見智。   

活北寄貝低溫煮與半乾燥處理690元,不同於一般刺身或燒烤,低溫煮保留生食的嫩甜,再稍微脫水濃縮鮮度,真的有厲害,但價格實在不斐,荷包夠飽可以試一次。

天然甜蝦醬油漬,約莫三百多元忘了價錢,新鮮甜蝦應有的甜糯,調味處理中規中矩也是下酒。

 

如果真的沒想法不如就點個綜合,可以跟外場人員溝通自選四種或六種或八種,上面從12點鐘順時針方向依序黃雞、天然白鯧、赤鱒、北寄貝、甜蝦及正中間竹莢,記憶中約1280元。其實如果有喜歡的魚就直接單點更好,可以吃過癮點。

魚貨來源跟處理和器皿都非常講究的赤綠,我唯一小小抱怨就是為什麼山葵不能用真的呢,雖然據說90%日本居酒屋也是用辣根扮演,但以赤綠的價位跟調性我認為他的山葵有誠意點成本下去,客人體驗度及心境上會更完美。

其他還有小料理跟熟食及經典鴨蔥鍋,道道精彩,價位更平實點,下回分曉。

先用照片聞聞香:

  

 

文章標籤

奇亞子的異言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